close

p069936396184-item-0394xf3x0300x0383-m.jpg

前一陣子因為光復高中學生扮納粹遊行的事件,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孰錯孰對我想已非重點,而是社會評論各種觀點抒發後的個人,我們自己因此做了什麼一起抨擊教育制度問題? 也發表自身高見選邊站? 抑或….從自己開始好好地去認識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我選擇最後一種,原因無他,純粹出於個人對於歷史學習的興趣,而我也深信透過大量的影音記錄、閱讀能幫助自己跳脫歷史課本上純文字且無感的學習,進而有所啟發。

安妮日記,正好是我那陣子到書店時不時頻頻望到的一本書,因為對書本內容的誤解,我本不打算看的。我總以為,這是本在描述二戰期間,猶太人遭受納粹迫害期間在集中營的恐怖日子,光想像就令人無法拿起這本書(沒辦法,網路斷章取義的文章總把安妮日記、集中營、屠殺迫害這幾個名詞給放在一起…),但實際上,這本書的背景是: 二戰期間,安妮一家人為躲避納粹追捕,躲藏在密室中長達兩年一個月,安妮於密室中寫下的日記。

 

在我閱讀後我認為: 這是一本在黑暗中撰寫,卻充滿希望的日記。年僅12歲的安妮卻有著超齡智慧,在書的後半段我竟被她鼓舞了?!

也許我的成長經驗中,與她一樣,在這個年紀開始動筆寫日記,在閱讀的過程,我時不時停下來思考我的日記與她有什麼不同? 她的生活、內容、撰寫方式對於這些觀察我特別敏感,我說她超齡值得推薦,並不是因為一開始她就是特別的,在那樣的生活日子特別樂觀,不! 她如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一樣,情緒敏感、討厭大人自以為是的認知、對父母的關懷方式感到不認同產生的矛盾、好奇男女間的生理差異與愛情、會抱怨、會生氣、會與人吵架….。在日記的前四分之一,充斥著這些平鋪直敘的情緒與事件,誰與誰不合,如何飲食、睡覺等等生活瑣事的描述老實說一度令人感到無趣。但隨著日子越來越長,一次兩次…..地自我反思與檢討,我看見她如何改變自己的想法念頭,開始許多人生價值的思考,關於親情、關於學習、關於男女間、關於戰爭、關於死亡這些都是在這密閉的空間、不知有無未來的焦慮中透過自身對話誠實寫下也要求自己改變的內容,這令我驚呼,也啟發了我

 

和媽媽的不合,她思考,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母親角色?

「媽媽說過,她不只把我們當女兒,更常把我們看做朋友,只是,一個朋友無法取代母親的角色。我需要我的母親為我樹立榜樣,做一個我能尊重的人,但是大多數事情上,她是不該學的榜樣。」

是阿! 青春期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抱怨過自己的父母,但又說不出自己的期待是什麼,直到他們生病、逐漸老去才依稀感覺到這個角色不容易,進而不再苛求他們,但青春期時的我們對父母的期待到底是什麼呢? 我其實也難以回想得起來,也肯定我當時的日記一定沒能清楚地寫下答案,但現在即將為人母的自己肯定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甚至把「榜樣」做為選項之一!

安妮透過試著理解父母的過去,然後試著原諒來克制自己與他們起衝突,不容易啊! 我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循環與反覆矛盾,才度過那段面對家人易怒的日子,但我無法如實又有條理地分析並寫下這些文字,這真的是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戰爭都不知何時結束,為什麼還要辛苦的寫功課?

書的前半段,交代生活起居中,她提及與姊姊的學習時間,選擇一些函授課程來上,像是:語言、歷史地理、等等。都什麼時候了,學習竟還能成為他們的生活事務之一? 還有什麼比能不能活著出去重要? 在經過漫漫長的無數黑夜,等著出去的日子遙遙無期,她果然也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然而她寫下了此刻學習的意義:

「我必須努力用功,才不會無知,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成為一名記者,因為那是我的志向。我不想像多數人白活一場,我想成為有用的人或者為眾人帶來歡喜,我希望死後還能繼續活著!」

她的學習動機令人汗顏,雖然我自己也有微弱的閱讀習慣,但也時常忍不住問自己: 閱讀、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幾乎無法立即改變生活的壓力及需要。在她的文字中,似乎得到了另一種動力,學習是幫助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唯有明確的自我期待,才能在面臨困境和低潮時永遠帶著勇氣與希望,是希望讓人感到幸福,這是活著的動力! 在她身上,看見這正向的思維如何被實踐其實也鼓舞了自己,在競爭壓力大又快速的日子,學習的速度不一定能跟上生活資訊的變化,很多時候更得捨棄或一在延後閱讀對工作無直接幫助的「雜書」,但閱讀不是為了成就工作,而是成就自己想成為的人!

 

室友的軟弱,面對困境總想保持現狀…關於改變,她也思考了這個問題

「我們都在尋找幸福,過著不同卻又相同的人生。我們有許多理由憧憬幸福快樂,但是…得自己爭取,如果你選擇安逸的道路,那就不可能實現憧憬。懶惰看起來很吸引人,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帶給人真正的滿足。改變自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亦是人活著的目的,而自省之後做出改變更不需任何成本,只需要努力就好。」

你能否相信這是一個14歲女孩寫下的想法? 尤其在這麼毫無希望的日子、窘迫窒息的空間。在她的日記中我看到他正朝自己說的這些去做,反省對媽媽的態度、反省她寫過信傷了爸爸、反省以前的生命態度、鼓勵比自己年長卻又怯弱的室友

也許她的生命很短暫,令人遺憾,但她卻是用兩年的時間便領悟到許多人用一生都不一定修好的課題,在她身上看到生命的意義與目的: 生命是拿來體驗,拿來領悟的

 

最後,也許讀安妮日記並未達到我原來預期的目的,但因為透過這麼深入地認識一位猶太女孩,似乎有些情感的連結,我想知道後來被發現逮捕的她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 最後是否倖存? 我看了更多相關的紀錄片,想像著她接下來的命運與內在狀態,才能慢慢理解這樣的議題何其沉重

 

補充分享自己另尋的相關資訊 : (每段探討的角度與思維皆不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G0aAUmNp8  人物介紹-安妮法蘭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8PZAhOLQ3o 羅輯思維- 納粹的毒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OdIJSRiZI 公視主題之夜:安妮的集中營

arrow
arrow

    Shirla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